嵌入式软件可靠性设计
(第454期)
公开课详情 | |
---|---|
开课时间: | 2013年05月31日 09:00(该课程已结束) |
结束时间: | 2013年06月01日 16:30 |
课程价格: | 非会员价格2800/人,需会员套票6张 购买学习卡享受更多优惠 |
授课讲师: | |
开课地点: | 广州 广州
|
课程类别: | 信息化管理 -- 信息化管理 |
推荐指数: | ![]() ![]() ![]() ![]() ![]() ![]() ![]() ![]() ![]() |
![]() |
![]() |
咨询热线:400-0808-155 |
---|
适用对象
电子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系统工程师、可靠性工程师、测试工程师、项目经理等
课程时长
两天
课程收益
课程大纲
一、概述和定义
二、计算机系统设计准则
1、一般要求
2、硬件与软件功能的分配原则
3、硬件与软件可靠性指标的分配原则
4、安全关键功能的人工确认
5、安全性内核
6、自动记录系统故障
7、禁止回避检测出的不安全状态
8、保密性设计
9、容错设计
三、硬件设计
1、硬件选用
2、总线检测
3、加电检测
4、电源失效的安全措施
5、主控计算机失效的安全措施
6、反馈回路传感器失效的防护措施
7、电磁干扰的防护措施
8、维修互锁措施
四、软件需求分析
五、软件危险分析
六、安全关键功能设计
七、冗余设计准则
1、指令冗余设计
2、软件陷阱与软件拦截技术
3、软件冗余
八、接口设计准则
1、硬件接口要求
2、硬件接口的软件设计
3、人机界面设计
4、报警设计
5、软件接口设计
九、软件健壮性设计准则
1、电源失效防护
2、加电检测
3、电磁干扰
4、系统不稳定
5、接口故
6、干扰信号
7、错误操作
8、监控定时器的设计
9、异常保护设计
十、简化设计准则
1、单入和单出
2、模块的独立性
3、模块的扇入扇出
4、模块耦合方式
5、模块内聚顺方式
6、其他特殊考虑
十一、余量设计
1、资源分配及余量要求
2、时序安排的余量要求
十二、数据要求
1、数据需求
2、属性控制
3、数值运算范围控制
4、合理性检查
十三、防错程序设计准则
1、参数化
2、公用数据和公共变量
3、标志
4、文件
5、非授权存取的限制
6、无意指令跳转的处理
7、程序检测点的设置
8、寻址模式的选用
9、数据区隔离
10、安全关键信息的要求
11、信息存储要求
12、算法选择要求
十四、编程要求
1、语言要求
2、汇编语言编程限制
3、高级语言的编程限制
4、圈复杂度指数(McCabe)
5、软件单元的规模
6、命名要求
7、程序格式要求
8、程序注释要求与方法
(1)、注释的一般要求
(2)、模块头注释要求
(3)、模块内注释要求
(4)、安全关键内容注释要求
9程序设计风格
(1)、通用类
(2)、结构类
(3)、说明类
(4)、输人输出类
(5)、语言类
十五、多余物的处理
1、文档中未记载特征的清除
2、程序多余物的清除
3、未使用内存的处理
5、覆盖的处理
十六、版式
十七、注释
十八、命名
十九、可读性
二十、变量、结构
二十一、函数、过程
二十二、可测性与软件测试
1、需求遗漏或不明确
2、配置保存的生效
3、缺省配置的影响
4、报警和清除
5、菜单选项测试
6、缺省配置测试
7、系统测试注意事项
二十三、程序效率
二十四、质量保证
二十五、代码编辑、编译、审查
二十六、代码测试、维护
二十七、宏
二十八、可使用性要求
二十九、报警要求
二、计算机系统设计准则
1、一般要求
2、硬件与软件功能的分配原则
3、硬件与软件可靠性指标的分配原则
4、安全关键功能的人工确认
5、安全性内核
6、自动记录系统故障
7、禁止回避检测出的不安全状态
8、保密性设计
9、容错设计
三、硬件设计
1、硬件选用
2、总线检测
3、加电检测
4、电源失效的安全措施
5、主控计算机失效的安全措施
6、反馈回路传感器失效的防护措施
7、电磁干扰的防护措施
8、维修互锁措施
四、软件需求分析
五、软件危险分析
六、安全关键功能设计
七、冗余设计准则
1、指令冗余设计
2、软件陷阱与软件拦截技术
3、软件冗余
八、接口设计准则
1、硬件接口要求
2、硬件接口的软件设计
3、人机界面设计
4、报警设计
5、软件接口设计
九、软件健壮性设计准则
1、电源失效防护
2、加电检测
3、电磁干扰
4、系统不稳定
5、接口故
6、干扰信号
7、错误操作
8、监控定时器的设计
9、异常保护设计
十、简化设计准则
1、单入和单出
2、模块的独立性
3、模块的扇入扇出
4、模块耦合方式
5、模块内聚顺方式
6、其他特殊考虑
十一、余量设计
1、资源分配及余量要求
2、时序安排的余量要求
十二、数据要求
1、数据需求
2、属性控制
3、数值运算范围控制
4、合理性检查
十三、防错程序设计准则
1、参数化
2、公用数据和公共变量
3、标志
4、文件
5、非授权存取的限制
6、无意指令跳转的处理
7、程序检测点的设置
8、寻址模式的选用
9、数据区隔离
10、安全关键信息的要求
11、信息存储要求
12、算法选择要求
十四、编程要求
1、语言要求
2、汇编语言编程限制
3、高级语言的编程限制
4、圈复杂度指数(McCabe)
5、软件单元的规模
6、命名要求
7、程序格式要求
8、程序注释要求与方法
(1)、注释的一般要求
(2)、模块头注释要求
(3)、模块内注释要求
(4)、安全关键内容注释要求
9程序设计风格
(1)、通用类
(2)、结构类
(3)、说明类
(4)、输人输出类
(5)、语言类
十五、多余物的处理
1、文档中未记载特征的清除
2、程序多余物的清除
3、未使用内存的处理
5、覆盖的处理
十六、版式
十七、注释
十八、命名
十九、可读性
二十、变量、结构
二十一、函数、过程
二十二、可测性与软件测试
1、需求遗漏或不明确
2、配置保存的生效
3、缺省配置的影响
4、报警和清除
5、菜单选项测试
6、缺省配置测试
7、系统测试注意事项
二十三、程序效率
二十四、质量保证
二十五、代码编辑、编译、审查
二十六、代码测试、维护
二十七、宏
二十八、可使用性要求
二十九、报警要求

相关课程
近期热门公开课程
热门相关内训课程
相关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