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难,难于上青天。很多人拼尽全力,却还是九死一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创新也好,创业也罢,迈出第一步,往往是最困难的。
在企业的初创阶段,我们要注意哪些战略和战术呢?又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呢?且听“阿里参谋长”曾教授的分享。
曾鸣先生是阿里巴巴集团学术委员会主席、湖畔大学教育长,同时,他也是中国互联网近二十年发展的研究者和深度参与者
— 1 —
你处在哪个阶段
战略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每个创始人都要明确自己正处于哪个阶段。不同的阶段,战略的打法完全不一样。
曾教授把战略分为了四个时期。每一阶段,企业的主线、风格、重点各不相同。
01
0-0.1 战略尝试期
战略尝试期的核心是创新、试错。
这一阶段最重要的、引导公司向前走的,是vision(愿景和方向)。
重点是尽快找到一个切入点。有了切入点,才能给公司带来正向的积累,公司才能活下来。不然,都是无用功。
第一阶段最依赖的,当然是创始人。这时候,资本的杠杆发挥不了太大作用。很多公司陷入问题,是原型的样子还没有出来。此时钱多只会坏事情,因为你大手大脚地铺开试,但没得到有效的反馈。
02
0.1-1 战略成型期
到了第二阶段,战略逐步成型,这时需要结构化思考的能力,把第一阶段看到的方向和亮点聚合起来,避免混乱。
团队要走向共识,让战略共识成为公司向前发展的指导工具。
这里,需要找到一个引爆点。快速规模化发展,引爆点非常重要。
03
1-10 战略扩张期
引爆之后,进入战略扩张期。光靠团队已经不够,要依赖组织。
组织和成型的战略要匹配。战略不能是模糊的想法、或者团队认识,而要能够被传达、分解,为大多数基础员工所了解。
战略要清晰到可以变成业务模式,在业务模式中了解自己创造什么价值、靠什么赚钱。
第三阶段的重点是,要找到发展的杠杆,比如资本的杠杆。
04
10-N 高效执行期
到了高效执行期,公司要做的是不断优化自己的战略,升级迭代。
此时,要有平台思维,将业务模式转化为运营模式。
公司加速度增长,要依靠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将人们凝聚起来。
— 2 —
0-0.1,通关大法
一个事物从无到有,很难。从0到0.1,是企业DNA形成的关键阶段,很多公司往往要孕育两三年的时间。这需要我们安静下来去面对。
在0-0.1的阶段,最关键的挑战就是,如何科学有效地找到切入点。在创业早期,由一个模糊朦胧的感觉,到拥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谁是你的核心客户,你创造什么价值”的思考,非常关键。
起步伊始,需要不断地试错。创新都要试错,这是必须要花的成本,但是代价往往非常高。有些初创企业试着试着,钱也没了,人也散了,自己越来越没信心。那么,怎样才能高效地试错呢?
01
眼要高,手要低
早期千万不要追求清晰的战略和商业模式。一切都是混沌初开,不可能有清楚的战略,更不用谈一个复杂完整的商业模式。
在0-0.1阶段,不要苛求干净、漂亮、清楚,也不要指望一步到位。这是一个逐步磨的过程,要捏软柿子。先从边缘的软柿子开始捏起,捏多了,自然可以捏更硬的。如果一开始就啃硬骨头,一般会变成先烈,因为你成了别人的样板。
最难的就是眼高手低,你要雌雄同体——要有宏观思考的能力,保持对未来的想象力和大的格局,又必须脚踏实地,从非常小的点切入。
眼高,指的是战略、远景。要站得高,看得远,有前瞻性。
手低,指的是执行层面。要有真切的体感,并着眼于关键细节。
战略一定要落地,不要空转。虚的实了做。一开始,不要怕事情小,要敢于从小的地方切入。但是切入之后,要有放大的可能,而不是越切越小。
想的时候,不妨大一点、远一点;做的时候,不妨小一点、准一点。这样,你才有机会攻下第一个山头,让公司运转起来。
02
试错一定要基于愿景
我们要试错,但不要盲目试错,得避免瞎打误撞的跟风。
科学的试错,是通过实践对未来的vision(愿景)进行不断的试验和调整,直至找到未来在今天的“映射点”。即从这个小点切入,最有可能演化到未来的结果。这是个聚焦的过程。
一定要有一个vision作为试错的前提,否则,试了也白试。只有基于某个基础去测试,才有迭代的路线和方向。
如何才能拥有vision呢?其实,寻找vision的动作本身就能给你带来 vision。你天天看未来,久而久之,自然会有感觉。
试错,是为了找到未来在今天的映射点,这个点才能带你走向未来。用一个专业的词,就是disciplined learning(有纪律性、目的性的试错)。由结果和目标,倒推至当下的行动。
vision式的动作,比静态的vision更重要。你要做足够大的企业或生态,得有足够大的vision来支撑。某种意义上,阿里巴巴的特点在于:马云一开始就定了一个特别广的愿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套到哪儿都可以。
但里面还有一句话,是“用互联网的手段改造商业”。互联网不断在变,改造的手段就不一样。商业不断在变,所以生意机会更多。每三五年,阿里就密集思考未来,以vision的角度来思考现在的事业。
03悬崖边的狂欢
试错需要时间和空间。一个公司要是以三个月或三个星期作为周期,根本试不出像样的东西,还导致公司整体很焦虑。
创业公司的紧迫感是要有的,但是不能弥漫到组织的每个环节,不然就挤压了创新、试错的空间。CEO即使没有办法,也要顶着这个压力。就算没钱了,也要谈笑风生。
最终靠什么闯过去呢?矢志不渝的信念。阿里有句土话,叫做“相信相信的力量”。美好未来是需要相信的,相信了,才会去做。做后,才能证明是对的。
在创业初期,无论找员工、还是合作伙伴,你会发现,能够跟你团结在一起的,都是无产阶级,都是一无所有的人。正因为没有,才会破釜沉舟,一起去拼命。“vision(愿景)是拿来挑战的,不是拿来证明的。”有时,相信比能力更重要。
淘宝早期跟美特斯邦威聊的时候,马云也出面了,至少谈了四年,对方才觉得可以到淘宝开个店试一下,前期根本不信。
创业得有激情,没有激情的话,你走不远,扛不过那么多坎。还要有乐趣,如果做得没有乐趣,你也做不下来。没有那种enjoy(享受)的感觉,坚持不了太久。
04
自我怀疑下的自信
创始人经常处于这样的状态:有时候,觉得自己是对的;有时候,觉得自己想的全错了。万一把公司带到坑里怎么办?什么时候该民主?什么时候该独断?是坚持,还是放弃?是观望,还是决定?
其实,最难过的坎,就是这个——极端的孤独、极度的自我怀疑,又必须且只能相信自己。
如何提高心力?如何保持适度自我怀疑下的自信?这本身就是自我修炼的一个过程。
勾勒出一个大产业未来发展的蓝图,并找到可能的切入点,是非常困难的创造性工作,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基于热爱和使命感的人,才有可能享受创造的痛苦。想很快就收获的团队,基本无法忍受这个阶段的煎熬。
创业初期的竞争,主要是挑战自我的过程。通过挑战自我,逐步建立起真正的自信。
这几年,互联网发展和传统结合越来越紧密。有的人行业经验比较强,有的人互联网经验比较强。有的人懂平台思维,但不懂商业;有的人懂商业,但不懂平台思维。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优势怎么保持,什么时候去聆听,怎么把这些东西糅合在一起,成为团队的智慧,都非常考验大家的努力。但是,也要适当保持游戏的心态,走完这段艰难孕育之路。
资料来源:
1.曾鸣:“从0到0.1,卓越企业的孕育”主题演讲,2016年11月18日,优酷视频、喜马拉雅、淘宝教育直播。
2.《湖畔大学曾鸣演讲:从0到0.1最难,伟大如何孕育于此?》,笔记侠,2019年1月31日。
推荐
了解更多“公开课”和“企业内训”请添加客服微信进行沟通。